对华索赔无果后,菲律宾新法案挑战南海主权,中国强势回应

最近,南海的波浪比以往更加汹涌。这场“海洋领土争夺战”在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签署了两项新的法案——“群岛海上航道法案”和“海洋区域法案”之后,又掀起了一轮新的风暴。

这两项法案从表面上看,是在为菲律宾的海洋权利争得一个更自信的位置。重点来了,法案规定外国船只和飞机只能通过菲律宾划定的三条航道进行“无害航行”。不仅如此,这个“无害”的定义标准由谁来决定?当然是菲律宾自己啦!

小马科斯究竟打的是哪一手算盘?从他的角度,这些法案是为了强化菲律宾的海洋主张,保护国家的“渔民权益”和“海底资源开发权利”。但真相往往需要拨开迷雾细看。在这种情况下,这更像是菲律宾为了博取国际关注、迎合美国甚至其他西方国家的某种信号。

随着中美关系波动不休,菲律宾的这一系列操作并不简单。小马科斯的这些法案发布恰逢其时,正值菲律宾国内两大政治家族的权力斗争如火如荼之际。不仅如此,菲律宾还在南海搞什么“三军联合演习”,甚至提出了一个东南亚版的“北约”概念。哇,这可不是想扩大个人朋友圈那么简单。

说到这里,必须提到中国的反应。中方明确表态,引用了1898年的《美西和平条约》到1930年的《边界条约》等国际法依据,强势回应菲律宾的“法律地雷”。不仅如此,中国还点名批评了菲律宾非法侵占的八个南海岛礁,这是向菲律宾发出的一个明确信息:别再惹事,否则后果自负。

尽管菲律宾试图通过这次事件在国际社会刷存在感,但事实证明,国际社会并没有给予太多关注。忙于应对特朗普回归的G7,和正在改善与中国关系的印度,都未伸出援手。用一句话来说,菲律宾打了一场“孤勇者”的牌局,但看起来并没有多大的胜算。

菲律宾推出这些法案的真实目的是什么?或许只是为了制造热点,吸引外界关注,从而在这场海洋权利的游戏中争得一席之地。但结果如何,却未必如愿。

回顾历史,所谓的南海仲裁案曾经是插手南海事务的他国借口,如今看来更像是一场闹剧的开场白。如今,菲律宾通过新法案再掀波澜,却仿佛是自导自演的一场独角戏。无论如何,南海问题的发展是复杂的,任凭菲律宾如何“巧立名目”,中国已有所准备,并不急于下结论。

南海局势的复杂性远远超过这些法案字面上的含义。对中菲关系的影响是一方面,而更值得关注的,是这一地区内外势力对于局势变化的配合及影响。无论如何,面对菲律宾这样的举动,中国和其他相关国家如何回应,仍将是国际社会持续关注的焦点。